- 科別:薔薇科
-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L.)Lindl.ex Ker var.umbellata(Thunb. ex Murray)Ohashi
- 英文名:Yedda Hawthorn,Whole-leaf Hawthorn
- 別名:革葉石斑木、繖花石斑木、石斑木
- 型態特徵: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小枝叢生。枝條端直又瘦長,幼枝灰白、光滑,老枝有裂紋。單葉,互生,革質,葉片厚,叢生在枝梢,葉柄短,橢圓形或倒卵形,葉緣略向葉背反捲,先端圓形,全緣或先端疏鋸齒緣。葉子的基部楔形或順著葉柄延生(下延形)。葉片長 4~9 公分,寬 2.5~3 公分。幼葉時被白色茸毛或紅褐色絨毛,葉面呈現褐色斑點,葉子的背面脈紋清晰獨特,宛如石斑魚的斑紋。。圓錐花序被褐色毛;花瓣篦狀倒卵形。果球形,徑 0.6~1 公分。花期為 3~5 月。
- 分佈:北部近基隆海濱地區、蘭嶼和綠島。
- 用途:園藝觀賞植物;樹皮可淬取染料。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厚葉石斑木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多花野牡丹藤
- 科別:野牡丹科
- 學名:Medinilla myrianthaHayata
- 英文名:Rose Grape、Rose Grape Plant、Rose Grape Medinilla、Malaysian Orchid、Malaysian Grapes
- 型態特徵:株高1.5~3m。老枝樹皮褐色,嫩枝綠色,節處長有鬚毛狀的附屬物。新枝先植立生長後四散。對生或三葉輪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革質葉片,葉脈5或7,葉基抱莖。葉長約10~20㎝,葉寬約10~15㎝。繖形圓錐花序自枝端伸出下垂,花序長約30㎝。花瓣5枚,花徑約1㎝,花色桃紅,花藥紫色。花後結果圓形,未熟時深紫紅色,成熟時紫色。開花期春末至夏季,結果期夏至秋季。
- 原產地:菲律賓。
- 用途:觀賞用,觀花、觀果及插花花材用。
多花野牡丹藤、台灣野牡丹藤、蘭與野牡丹藤比較
多花野牡丹藤
|
台灣野牡丹藤
|
蘭嶼野牡丹藤
| |
開花位置
|
枝端
|
枝端
|
葉腋
|
花序
|
粗壯
花數量多
|
纖細
花數量較少
|
纖細
花數量最少
|
花
|
桃紅色
|
粉白色或白色
|
白色
|
葉
|
葉脈5或7
卵圓形至橢圓形
|
葉脈5
披針形
|
葉脈3
披針形
|
小葉厚殼樹
- 科別:紫草科
- 學名:Carmona retusa (Vahl) Masam.
- 英文名:False Tea Ehretia、Baragina Tree
- 別名:滿福木、小葉白蓮菜、福建茶
- 型態特徵:常綠小灌木,植株高 1~1.5 公尺;葉近輪生,倒卵形,長 3 公分以內,鈍頭,全緣或先端有鈍齒,葉面有硬剛毛,殆無柄;聚繖花序,腋生,4~5 月開花,萼裂片線狀,花冠白色;核果,球形,8~9月成熟,初為黃色,成熟後漸轉紅色,種子1粒。本種因其枝葉細小濃密,萌芽力強,耐修剪,可作為綠籬或各種造型的盆景。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
- 分佈:台灣東部濱海、恆春半島、小琉球等區域。
- 用途:園藝盆栽、庭園植栽、綠籬
水雞油
- 科別:蕁麻科
- 學名:Pouzolzia elegans Wedd.
- 英文名:Elegant Pouzolzia、Formosan Elegant Pouzolzia
- 別名:番仔消膏、濁黏、濟把燕、雅致霧水葛
- 型態特徵:灌木或亞灌木,高很少超過 2 公尺,莖具有多數分枝;枝條多呈橫臥狀或水平伸展,紫紅色或近似紫紅色,帶有白色柔毛;小枝、葉柄、葉面被灰白色長毛。葉互生,卵形,長 2~4.5 公分,寬 0.9~2.8 公分,先端銳形,基部鈍楔形,除基部外,細齒牙緣,齒數 3~8,三出脈,表面有白色腺點,略粗糙,背面被有短伏毛。團繖花序,徑 0.2~0.5 公分;雄花 4 枚。瘦果橢圓狀或卵狀球形,長約 0.1 公分,有光澤。
- 分佈:全島低海拔山地約 50~1,000 公尺的山地,向陽水溼地,溪流旁邊、路旁及偶而在森林邊緣可見。
- 用途:盆栽供觀賞、藥用、細蝶之幼蟲食草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黃槿
- 科別:錦葵科
- 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inn.
- 英文名:Linden Hibiscus
- 別名:粿葉樹、糕仔樹、粿葉、鹽水面頭果
- 型態特徵: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樹皮灰色,纖維質,樹枝分歧。多分枝,橫向開展,幹上多萌芽枝。嫩葉及花序有柔毛,葉厚紙質,互生,具長柄,心形,全緣或有小鋸齒,葉寬可達 30 公分,葉背灰白色,掌狀脈 5~7 條,托葉早落。幾乎整年都可見零星開花,惟較集中於 2~3 月,花頂生或腋生,具小苞,花萼 5 裂,花瓣黃色 5 片呈筒狀,層層相疊,鐘狀像個羽毛球,花心暗紫色,單體雄蕊。蒴果闊卵形,6~7 月成熟,木質,種子腎形。早年在沒有塑膠袋的年代,在鄉下,黃槿那碩大的葉片,在過年時可是「炊粿」的襯底材料,既環保又有特殊香味所以又稱為「粿葉樹」。
- 分佈:台灣全島平野及濱海地區皆有分布
- 用途:海岸防砂、定砂、防潮、防風的優良樹種;亦可植為庭園樹,庇蔭樹或行道樹。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水茄苳
- 科別:玉蕊科
- 學名:Barringtonia racemosa (L.) Blume ex DC.
- 英文名:Small-leaved Barringtonia
- 別名:穗花棋盤腳
- 型態特徵:常綠喬木,枝下垂。葉為單葉互生,有時叢生於枝條先端,長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卵形,長 22~35 公分,寬 7~11 公分,先端短銳尖,基部鈍或較狹,革質,鈍鋸齒或波狀緣,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突起,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葉柄短,長 0.5~1 公分,粗壯而略膨大,光滑無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達 20~80 公分;花瓣長橢圓形,淡綠或淡玫瑰色。果卵形長橢圓狀,長達 5~7 公分,具不明顯四稜。
- 分佈:台灣北部宜蘭、基隆及金山一帶海岸地區及南部恆春半島的海邊地區,為常見的植物。
- 用途:防風林用;庭園觀賞。
鐵刀木
- 科別:蘇木科(豆科)
- 學名:Cassia siamea Lam.
- 英文名:Siamese Senna
- 別名:暹羅槐、暹羅決明
- 型態特徵:落葉喬木,樹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 餘公分,主幹直立,嫩枝被毛;樹冠長圓形,樹皮灰白色。偶數羽狀複葉,葉互生;有小葉 6~12 對,呈長橢圓形,長 3~7 公分,寬1~2 公分,葉端鈍而微凹,葉基鈍,正反葉面都平滑,紙質,羽狀側脈,有 8~10 對,葉色正面濃綠,背面呈綠色,有葉柄、葉托,葉長 3~5 公分,寬 1~2 公分。花呈明亮的黃色,多數,花冠徑 2~3.5 公分,頂生或腋生的總狀或圓錐花序;花萼顯著反捲;花瓣 5 枚,略整齊,長橢圓形。夏季開花,開花時常呈整樹開花的狀態。果為莢果,莢果有較厚的瓣片及極厚的縫線,縫線間多少呈彎曲,莢果扁平細長,長 15~30 公分,寬 1.2~1.6 公分;種子處浮凸明顯,內含種子約 10~20 粒,種子的長為寬的 1.25~1.5 倍,無或僅有不明顯的尖喙。
- 原產地:印度、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最早於 1896 年從印度引入,後於 1901 年由藤根吉春氏引進。
- 用途:行道樹種;木材之心材暗褐色或紫黑色,具有黃褐色之條紋,材質堅硬兒重,強度大,耐水濕,是板材、柱材、家具、建築、雕刻之優良木材;鐵刀木是淡黃蝶的蜜源植物。
孔雀豆
- 科別:含羞草科
- 學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inn.
- 英文名:Circassian Bean,Red Sandalwood Tree
- 別名:海紅豆、相思豆、相思樹
- 型態特徵:落葉性喬木,幼枝葉被細毛,幼葉淡紅色。葉互生,總葉柄甚長,二回羽狀複葉,長 25~32 公分,羽片 4~5 對,小葉互生,具短柄,小葉片長卵形,長 2~3.5 公分,寬 1~2 公分,基部鈍狀略歪斜,先端圓形,有小凸尖。總狀花序多數組成圓錐花序,頂生,長 10~16 公分,花黃色;花萼杯形 5 齒裂;花瓣 5 枚,線狀披針形;雄蕊 10 枚,分離;子房上位,線形,花柱稍彎。莢果念珠狀彎曲,長 15~20 公分,寬 1.5~2 公分,開裂後常作螺旋狀卷曲;種子扁圓形或心形,兩面凸起,鮮紅色,徑約 1 公分,厚約 0.6 公分。花期 4~6 月。果期 8~10 月。
- 原產地: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南部,東南亞熱帶地方栽培。
- 用途:觀賞樹種;種子可作飾品。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錫蘭葉下珠
- 科別:大戟科
- 學名:Phyllanthus myrtifolius Moon
- 英文名:Cyelon Myrtle、Myrtle-leavd Leaf Flower
- 別名:桃金孃葉下珠
- 型態特徵:常綠灌木,高多在 2 公尺以下,莖多分枝,枝葉繁茂,側枝細長,嫩枝黑紫色,多數在側枝上作羽狀排列,長短不一。葉具短柄,互生而排成兩列,倒披針狀線形,全緣,側脈不明顯,托葉微小,三角形。單性花,雌雄同株;花數朵叢生,腋出;花梗纖細,長 0.5~2 公分,紫紅色;雄花花被 6 片,基部合生,卵形,平滑;雄蕊 3 枚,花絲極短;花盤淺 6 裂;雌花花被片較狹,尖銳;子房平滑,花柱 3 枚,短而開裂。蒴果扁圓形珠狀,生於葉下。由於均垂其具細長花梗的小花生長在葉面下,結果時紅色的小蒴果需要將條翻開後,才能看到,故有葉下珠之名。
- 原產地:錫蘭、印度。台灣於 1910 年引進栽植。
- 用途:栽種作盆景、庭園栽植及矮籬用。
大葉合歡
- 科別:含羞草科
- 學名:Albizia lebbeck(L.)Benth.
- 英文名:Siris、East Indian Walnut、
- 別名:闊莢合歡、印度合歡、大合歡、白夜合、緬甸合歡
- 型態特徵:落葉大喬木,高可達 20 餘公尺,枝條無毛。樹皮暗灰或淺褐。有不規則裂口。偶數羽狀複葉,總葉柄近基部處及先端各有一杯形腺體,葉片 4-10 對,小葉 6-10 對,刀形或不等邊之橢圓形,長約 3-5 公分,寬約 1.5 公分。夏季開花,頭狀花序有長總梗,2-3 個簇生於葉腋或枝端,萼管狀,花冠 5 裂,雄蕊多數,花絲細長;莢果扁而薄,內藏約 10 粒種子。
- 原產地:熱帶亞洲、非洲及澳洲北部。台灣於 1896~98 年首度引進,後又多次引進。
- 用途:園林觀賞、木材可供製家具、建築、火柴桿、木屐等。
圓滑番荔枝
- 科別:番荔枝科
- 學名:Annona glabra Linn.
- 英文名:Glabrous Custardapple
- 別名:野番荔枝、牛心果
- 型態特徵:常綠性喬木,枝葉濃密,高可達 10 公尺以上。葉互生,革質,葉緣向正面翻翹,柄長 1.5~2.0 公分,葉片長橢圓形或廣橢圓形,基部截形或心臟形,先端突尖,長約 10~16 公分,寬約 6~9 公分,全緣,表面濃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背的葉脈明顯。花腋生,單出,下垂,花黃綠色,具短梗,彎曲;萼片 3 枚,裂片廣心臟形,背面粉綠色;花瓣分 2 輪,外花瓣心形,外側乳白色,內鮮紅色。聚生果心形,基部常彎斜,外表光滑,具不明顯的縱稜線數條,熟時黃綠色,果內橙黃色、乳酪色,具濃烈香氣,味淡而帶酸味,果實品質並不高,內含種子 120~150 粒,黃褐色,扁平如瓜子,種殼堅硬。原
- 產地:原產熱帶美洲、西印度群島,現亞洲熱帶地區常見栽培。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種植。
- 用途:用作鮮食、果汁、果醬、釀酒用;圓滑番荔枝為番荔枝屬中最耐浸水的種,因此亦為砧木。
五爪木
- 科別:五加科
- 學名:Osmoxylon lineare (Merr.) Philipson
- 英文名:Miagos Bush
- 別名:黃金五爪木
- 型態特徵:莖直立,枝光滑,無刺。掌狀裂葉,常五裂,狀似爪子,裂片長披針形,先端尖狀,基部窄楔形,裂片全緣,葉面綠色,葉脈掌狀,清晰,葉具長柄。兩性花,上位花,複合繖形花序,常組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長,短花梗,苞片小,早落,花盤肉質,扁平形到圓形或圓錐形,花萼合生筒狀,與子房合生,萼筒具多齒,萼齒小,花冠輻射對稱,花瓣多枚,綠白色或黃綠色,雄蕊 4~30 枚,離生,著生花盤邊緣,子房下位,雌蕊心皮 4 枚以上,合生,花柱合生柱狀,子房室常與心皮同數,子房下位,中軸胎座。核果,近圓球形,常具四、五溝紋。
- 原產地:馬來西亞、菲律賓
- 用途:景觀觀賞。
臺灣馬醉木
- 科別:杜鵑花科
- 學名:Pieris taiwanensis Hayata
- 英文名:Taiwan Pieris
- 別名:台灣浸木、台灣桂木、馬醉木
- 型態特徵:常綠性灌木,高 1~3 公尺,小枝光滑。葉叢集枝端,幼嫩時成紫紅色,革質,倒披針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 5~8 公分,先端略漸尖,葉柄長 1~1.5 公分,光滑。春、秋兩季開花,花蕾、花軸長呈紫紅色,花序總狀,簇生於枝梢,花密集開放,懸垂性,萼片革質,幾裂至基部,三角狀卵形,花冠壺形,白色。蒴果球形,徑約 0.7 公分,胞背裂開,種子多數。果枝和花序常並存。臺灣馬醉木全株有毒,馬若誤食,必致昏醉,故名馬醉木;莖葉及種子有劇毒,幼兒或家畜誤食莖葉會造成昏迷、呼吸困難、運動失調;甚至全身抽搐等症狀。
- 分佈:中央山脈生於海拔 1000~3300 公尺高(低至高海拔)的開闊地或林緣。台灣的分布情形是北部山區低山帶即可發現,例如陽明山區,越往南部,分布的海拔高度越高。
- 用途:觀賞用;花枝為優良花材;藥用。
銀合歡
- 科別:含羞草科
- 學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 英文名:White Popinac
- 別名:白相思子、白合歡、臭菁仔、細葉番婆樹
- 型態特徵:不具針刺的灌木或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樹幹通直或略彎曲,樹皮灰白或灰褐色,小樹枝帶有稜角,先端密布灰色毛茸。托葉小,早落性;葉互生,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長約 1 公分,第一回羽片 4~10 對,小葉 5~20 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而有尖突,基部鈍而歪,有細柔毛,表面翠綠色,背面略帶粉白色,在第一對羽片基部常有褐色的大型腺體一枚。花聚生為頭狀花序,頭狀花 1~3 枚生長於枝條下方的葉腋,白色。果實為莢果,帶狀,直而扁平,基部漸狹而至果梗,果梗長 3 公分,果瓣內面有橫的稜條;種子 15~20 枚,狹卵形,褐色,有光澤。
- 分佈:原產於中美洲,台灣於 1640 年代由荷蘭人引進。目前已分佈全島海拔3,000公尺以下之山區、河邊、荒地、路旁,屬外來入侵種。
- 用途:嫩莖葉作青料餵牛飼料;木材可做薪材及紙漿材,也是荒地造林的主要樹種。
第倫桃
- 科別:第倫桃科
- 學名:Dillenia indica Linn.
- 英文名:Indian Dillenia
- 別名:擬枇杷、假枇杷
- 型態特徵:幹通直高大,株高可達 15 公尺,小枝密集於梢端,枝向上開展,樹姿整潔,樹皮帶紅色,幹基部常有陡峭、直立的板根狀突起。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5~10 公分;葉片大而茂密,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銳或鈍形,葉尖具短尾狀尖,粗鋸齒緣,側脈平行而明顯,多數,互作平行排列,被毛;葉片像是小洗衣板,表面呈光澤的綠色,葉背中肋上有短柔毛,葉面皺摺。花白色,單性,大形,花萼片 5 枚,略呈杯形,肉質肥厚;花瓣 5 枚,倒卵形,先端鈍,雄蕊多數,心皮有 20 枚,花柱線形而外曲,柱頭呈菊花狀開展。開花期在初夏。果實不開裂,漿果狀,徑 12~16 公分(含包被的花萼片),肥大漿果外包被宿存而呈革質之萼,內藏多數腎臟形而邊緣有毛的種子,種子無假種皮。果期秋至冬季。第倫桃因其果實碩大,在冬末春初的落果期間,重約 1 公斤之堅硬熟果自 10 公尺以上的樹上掉落,十分危險,應避免於樹下走動。
- 原產地及分佈:中國雲南省、印度、馬來西亞、爪哇、菲律賓,1901年自夏威夷引入
- 用途:園景行道樹、觀賞、食用。
美人樹
- 科別:木棉科
- 學名:Chorisia speciosa St. Hil.
- 英文名:Floss-silk Tree
- 別名:美人櫻、酒瓶木棉
- 型態特徵:落葉喬木,幹具短刺罕無刺,幹基擴大,樹皮著生疏瘤狀刺,側枝成斜水平狀開展。掌狀複葉;小葉 5~7 枚,長橢狀倒披針形,細鋸齒緣,長約 8~12 公分,寬約 3 公分。花常先葉而開,紫紅、紅色或偶粉紅,徑 10~12 公分,萼杯狀,花瓣長橢形,基部常有乳白色斑點。蒴果長橢圓形,長約 20 公分;種子具棉毛。美人樹與木棉同科,由於樹幹造形奇特有如日式陶瓷酒瓶因而有「酒瓶木棉」的稱號。開花的時後景觀壯麗,粉紅色大型花掛滿樹冠,映襯著秋天的青空白雲,就像矗立在大地的美人一般。由於木棉的葉子比較大、樹型較陽剛,所以有「英雄樹」稱號,相較之下,葉子較小、樹型較柔美的就是「美人樹」了。美人樹的花期在秋至初冬或夏至秋季,在台灣越往北部越早開花。
- 原產地:巴西、阿根廷,台灣於 1967~1975 年引進栽植。
- 用途:行道樹、庭園樹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