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通脫木


  • 科別:五加科
  • 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
  • 英文名:Rice Paper-plant,Pith Paper-plant,Rice Paper Tree,Pith PaperTree
  • 俗名:通草、蓪草、細木通
  • 型態特徵:常綠大灌木,株高 2~4 公尺。莖幹通直,徑 10~15 公分。葉叢生幹端,互生,大形,具長柄,外形為心臟卵形,徑 50~90 公分,掌狀裂,裂片 7~12 枚,常裂至葉片 1/3 處,裂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齒牙狀,表面近於無毛或無毛,背面有殘留的氈毛;葉柄圓柱形,長 50~90 公分,光滑無毛或稍有柔毛。花多數,黃褐色至淡黃色,由多數花組成短梗或近似無梗的繖形或頭狀花序,再組成頂生大圓錐花序;花序軸長 30~70 公分,有褐色綿毛或柔毛;繖形或頭狀花序梗長 1.2~1.8 公分,有柔毛;花萼密生柔毛,長約 0.1 公分,花瓣三角形,長 0.2 公分,外面有毛茸,雄蕊 4 枚,花柱 2 枚。冬至早春開花。果實小,球形,成熟時黑色。
  • 分布:低海拔山麓至 2000 公尺之山區。台灣最為潮濕的東北區,正是最適合它生長的環境。
  • 用途:1. 白色髓心稱為蓪草,可供製手工藝品、瓶塞、造紙原料。2. 園藝庭植樹樹形殊雅,成長快速,可庭植或盆栽。3. 藥用:莖髓作利尿劑,有清熱、消腫、通乳等效。

梧桐



  • 科別:梧桐科
  • 學名:Firmiana simplex (L.) W. F. Wight
  • 英文名:Phoenix Tree
  • 俗名:青桐、耳桐、桐麻、桐麻樹
  • 型態特徵:落葉中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徑 15~25 公分,樹皮平滑,淡綠色,有纖維質,具多數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綠色。單葉,互生,全緣或掌裂,通常在幼時三裂,螺旋狀互生,基部心形,掌狀脈; 3~7 淺至中裂,無毛或近無毛,長寬達 23 公分,葉柄長達 27 公分;托葉小。花成圓錐或總狀花序,集生小枝先端,長約 50 公分,似兩性花,但常一性退化,雌雄同株;萼片 5,基部常癒合;花瓣缺;雄蕊 10~15 枚;雌花 5 心皮。蓇葖果,具長柄,成熟前開裂。
  • 分布:台灣全島平地原野及低海拔山地,約 100~500 公尺處,
  • 用途:綠化觀賞樹用、木材可做建築材,器具及樂器材用、食用。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臺灣榕



  • 科別:桑科
  • 學名:Ficus formosana Maxim.
  • 英文名:Taiwan Fig-tree
  • 俗名:羊乳頭、小號牛乳埔、細本牛奶埔、山芭樂、山拔仔、羊奶埔、台灣天仙果
  • 型態特徵:小灌木,小枝幼時疏被柔毛。葉形多變,常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 4-11 公分,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窄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疏生鈍齒,偶有裂缺,兩面無毛,裡面蒼綠,有斑點。葉背側脈和疏離的網脈在背面稍明顯,葉脈不及邊榕果單獨腋生,卵形,徑約 1 - 2 公分,微凸頭,綠色,有白斑,頂部臍狀突起;基苞 3 枚。
  • 分布:台灣全島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曠野、路旁、溪邊。
  • 用途:薪柴用、全株可供藥用。

臺灣野牡丹藤

  • 科別:野牡丹科
  • 學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 英文名:Formosan Medinilla
  • 別名:蔓野牡丹、藤野牡丹、台灣酸腳杆
  • 型態特徵:常綠蔓性灌木,株高約 50~150 公分,枝略圓,具剛毛。葉輪生或對生,葉倒卵狀披針形、長盾圓狀倒卵形,約有 10~12 公分長,3~4 公分寬,除了主脈之外,有兩對由葉基到葉尖的葉脈-五出脈(蘭嶼野牡丹藤為三出脈),葉緣則是沒有缺刻、鋸齒的全緣葉,枝略圓,具剛毛。花頂生,繖形花序下垂性,成串聚集,花色粉綠。漿果球形,呈暗紅色到紫黑色,徑約 0.5 公分。
  • 分佈:臺灣特有種。原產恆春半島、屏東壽卡、南仁山區、台東大武等低海拔森林中。
  • 用途:觀賞用,觀花、觀果及插花花材用。


保育等級:易受害。依據過往的觀察,預估在10年或3世代內,族群的數量會減少超過20%。族群小且狹隘分布,族群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蘭嶼山刈葉

  • 科別:芸香科
  • 學名:Melicope triphylla (Lamk.) Merr.
  • 俗名:假三角鱉、三葉蜜茱萸
  • 型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近平滑。三出複葉,偶混生有單一小葉;小葉倒卵形或披針形,長8-15cm,寬3-6cm,先端圓鈍至短突尖,偶凹頭,基部寬楔形,兩面平滑或近平滑,側脈10-24對;小葉柄長3-10mm,葉柄長1-15cm。圓錐花序腋生,花瓣4片,白色,雄蕊8枚,其中4枚較長。蒴果。
  • 分布:臺灣北部及恆春半島、台東、蘭嶼。
  • 用途:觀賞、蝴蝶幼蟲寄主植物。
相似種:山刈葉、三腳鱉
山刈葉、三腳鱉:雄蕊數均為4枚。葉柄較長、花序較長,花較分散。
三腳虌:雄蕊8-44短。葉柄相對較短;花序短,花集中;花序梗光滑及果不被毛等特徵。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串錢柳



  • 科別:桃金孃科
  • 學名:Callistemon viminalis (Soland.) Cheel.
  • 英文名:Tall bottle-brush、Weeping Bottlebrush
  • 別名:垂枝瓶刷子樹
  • 型態特徵: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株高 6~10 公尺,具多分枝,枝細長,呈拱形而後下垂,枝條細長柔下垂如垂柳狀,光滑無毛或在幼葉時有絲狀毛茸。單葉互生,狹線形或披針形長 7~9 cm,寬 0.6~0.8 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圓革質,全緣幼時呈古銅綠色,老時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葉面和葉背顏色幾乎一樣,淡綠色,中肋顯著葉緣較厚網狀脈則較不明顯背面有粗糙的腺點有時表裏兩面皆散生有腺點花較大,總狀花序排列,密集圓柱狀,頂生於下垂小枝先端,花序長 7~8 公分,花軸上及花萼有毛茸或光滑無毛;花萼筒長 0.2~0.3 公分;花瓣 5,脫落性,卵狀三角形,長 0.4~0.6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離生,紅色,長 2~2.5 公分,花絲基部短合生,花藥紅色,點狀。花期春至秋季。穗狀果序上蒴果密生,呈球形,徑約 0.5 公分;似串起的古錢。花期春至秋季。紅瓶刷子樹與串錢柳極為相似,紅瓶刷子樹枝條上揚不下垂,串錢柳的枝條下垂不上揚。
  • 原產地:澳洲南威爾斯
  • 用途:被種植為園藝觀賞、景觀行道樹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狹葉肯氏蒲桃



  • 科別:桃金孃科
  • 學名:Eugenia cumini (L.) Skeels
  • 英文名:Jambolan、Javaplum、Jambolan Plum、Duhat
  • 別名:狹葉堇寶蓮、海南蒲桃、烏木、烏口樹、黑墨樹
  • 型態特徵: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5 公尺,幹略通直,皮灰白色,不易剝落,枝條多數,多直立或斜上昇,少下垂,平滑無毛。葉對生,闊卵形,長橢圓形或闊倒卵形,長 7~15 cm,寬 5~9 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圓革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背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不明顯;葉柄 1~2 cm,略粗壯,光滑無毛。花多數,小至中型,具有香味,呈腋生聚繖花序;長 7~15 公分,光滑無毛,花萼鐘形;花瓣 4 枚;雄蕊多,花絲出於花外,花藥較小;果實為漿果,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1~2 公分,基部略歪斜,成熟時由紅色轉為暗紫紅色或黑色;果皮薄,果肉厚而多汁,可供食用;種子多僅為 1 枚,長圓形,有光澤。
  • 原產地: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爪哇、馬來西亞半島及澳洲,台灣自 1910 年代便已引進栽植。
  • 用途:行道及庭園樹種、食用、藥用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昆士蘭山龍眼



  • 科別:山龍眼科
  • 學名:Macadamia ternifolia F. Muell
  • 英文名:Macadamia nut 
  • 別名:澳洲胡桃、夏威夷豆(蕾絲木,珍珠木)
  • 型態特徵:喬木,葉革質光滑,通常3枚輪生或近對生,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5~15 cm,寬2~3 cm,先端銳或鈍,基部漸狹,有疏齒芽或全緣,側脈7~12對。幼枝及花序有絨毛花序成串下垂,每一朵花有4片花瓣,花色呈淡淡的粉紅,雄蕊無花絲,花藥直接著生在花瓣頂端堅果球形,徑約2.5 cm;種子球形,種皮光滑。
  • 原產:澳洲,主要分布在東北方的昆士蘭與東南方的新南威爾斯。印度,熱帶地區多栽培,台灣在西元1910年就有引進,目前零星栽培。
  • 用途:世界著名乾果,種仁含豐富油質,供食用;木材色紅、細緻,可供細木工用材。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台灣二葉松



  • 科別:松科
  • 學名: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 英文名:Taiwan Red Pine,Taiwan Pine,Huangshan Pine
  • 別名:台灣赤松、玉山赤松、新高赤松、松柏、玉山松、短毛松、松羅、松樹、黃山松、臺灣柏
  • 型態特徵: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 30 公尺,分枝近平伸,樹皮深灰褐或紅褐色,呈不規則開裂。針葉 2 針一束,長 8~11 公分,稍硬直,有脂溝 4~7 道,中生及外生,邊緣有細齒松枝梢端抽出由淡黃褐色雄花構成之花序,雌花亦長於新枝梢端;綠色中帶紫暈,較小,毬果卵圓形,鱗背肥厚,略呈菱狀四方形,鱗臍中央有一短凸,梗極短,成熟時黑褐色,宿存樹上多年不落。種子倒卵狀橢圓形,具翅。台灣二葉松為陽性植物,喜冷涼濕潤環境及土層深厚,微酸土壤。
  • 分佈:台灣(本島中央山脈海拔 700~3200 公尺山區,特別以大甲溪沿岸最多,常成純林)、中國南方
  • 用途:觀賞樹:適應範圍廣,平地到高山它可生長,為優良美化樹種。. 木材供建築用材(橫切面具多數似油漬的異色小區塊)、枕木、造紙和採脂等,樹幹亦可採松脂。. 毬果供花材用。.藥用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白樹仔



  • 科別:大戟科
  • 學名:Gelonium aequoreum Hance
  • 英文名:Swamp Gelonium
  • 俗名:白樹
  • 型態特徵:為綠小或中喬木,枝條淡綠色。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葉基為楔形或下延形,葉尖鈍或近圓形,全緣且略呈反捲。單性花,雌雄異株;花朵簇生,腋出,無花瓣;雄花萼片 5 片,內側為凹形,覆瓦狀排列;雄蕊多數;雌花萼片 5 枚,花盤杯形。果實為蒴果,扁球形,光滑,徑長約 1 公分,成熟時呈黃色。
  • 分佈:台灣生長於南部恆春半島,離島的澎湖,蘭嶼及小琉球等地,多見於海岸地區。
  • 用途:盆栽,綠籬,庭園配植及海濱防風樹種;木材可做杵或農具及小型器具用。

鐵色



  • 科別:大戟科
  • 學名:Drypetes littoralis (C. B. Rob.) Merr.
  • 英文名:Philippine Drypetes
  • 型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7 公尺或更高,徑 10~20 公分,樹皮灰白色,具有多分枝,小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光滑無毛。葉單生、互生,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 6~10 公分,寬 4~5.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而歪,略呈鐮刀狀,光滑無毛,革質,表面呈有光澤色,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裏兩面皆隆起,側脈不顯著;葉柄短,光滑無毛。花小,叢生於葉脈,淡黃色或黃綠色,雌雄異株;花梗粗狀且短;雄花花被裂片 4~5 枚,倒卵形,先端鈍,雄蕊數枚,著生於扁平花盤四周,花絲細長,離生,花藥長橢圓形;雌花花被片如同雄花,但較小,子房長橢圓形,2~4 室。果實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未熟果青綠色,成熟時為橘紅色,外果皮革質,有倒伏性毛茸。
  • 分佈:恆春半島南端及蘭嶼低海拔地區森林中。 
  • 用途:海岸防風定砂植物、觀賞樹種、嫩葉是尖翅粉蝶的幼蟲寄主食物。
保育等級描述:易受害(Vulnerable)。族群小且狹隘分布,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分布菲律賓(Philippines)、臺灣(Taiwan)。臺灣產於恆春半島濱海地區(Seashore of Hengchun Peninsula)及蘭嶼(Lanyu)、綠島(Lutao)。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臺灣赤楊


  • 科別:樺木科
  • 學名:Alnus formosana(Burkill ex Forbes & Hemsl.)Makino
  • 英文名:Formosan Alder
  • 俗名:臺灣榿木、水柯仔
  • 型態特徵:落葉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樹幹直,樹皮灰褐色,老時常片狀剝落。單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約 8~12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細鋸齒緣,薄革質,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而稍帶白粉狀,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5~6 條;葉柄長 1.5~2.5 公分,光滑無毛或近似無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葇荑花序;雌花則成密穗狀花序,暗紅色。果呈毬果狀,由整個雌花序發育而成,長約 2 公分,小堅果扁平,有狹翅。
  • 分佈:全島平地、低至高海拔山區,最高可至2900公尺,均有分布,屬陽性樹,對環境的適應力強,不論潮溼、乾燥,或土質貧瘠之處,均能生長良好。
  • 用途:庭植觀賞樹、造林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木材除適合一般加工用亦是栽培香菇之椴木。

大果黃褥花









  • 科別:黃褥花科
  • 學名:Malpighia glabra L.
  • 英文名:Acerola、Barbados-cherry、West Indian Cherry
  • 別名:黃褥花、西印度櫻桃、大果西印度櫻桃、巴佩道櫻桃、美國櫻桃
  • 型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4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伸長,光滑無毛;莖節有白色疣點單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形,葉尾鈍或內凹,長 3~7 公分,寬 1.5~3 公分,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鈍或圓,紙質或薄革質,全緣,初有毛茸,後則為光滑無毛;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中肋顯著;常 2~5 片葉簇生一叢夏季時開粉紅色花,花 3~5 枚,腋生,桃紫紅色,果實球形或扁球形,未熟果青綠色,熟果粉紅至鮮紅,肉少多汁,味酸,稍有香氣。紅色漿果,營養價值高,可生食、可製果汁或釀酒。性喜高溫多濕,日照需充足。
  • 原產地:熱帶美洲,西印度群島加勒比海地區,後經由熱帶美洲傳至夏威夷、印度而至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他各國。台灣在日據時代(1910年)就引入栽種於植物園標本圃,1953年(民國42年)再由台灣大學林樸及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蔡致謨先後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及波多黎各引進分別在台北林業試驗所及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試種。
  • 用途:園藝觀賞:庭園樹、綠籬、盆栽、老株可作盆景,以觀花為主。果可食用。

烏來杜鵑


  • 科別:杜鵑花科
  • 學名:Rhododendron kanehirai Wilson
  • 俗名:柳葉杜鵑、金平氏杜鵑
  • 型態特徵:常綠灌木,多分枝,幼枝密被剛毛。單葉,互生,常叢生枝頂端,葉為線狀披針形披針形至長橢圓狀針形,長3-4.5cm,寬0.7-1cm,全緣或略疏圓齒緣,兩端均銳;葉為紙質,葉柄及葉兩面密被褐色剛毛;花頂生、花冠漏斗狀,花萼5裂,密被長剛毛,宿存;花冠鐘狀,5-10裂,花色呈桃紅、粉紅、淡紫、紫紅等,雄蕊10枚,蒴果長橢圓形。
  • 分佈:臺灣原生種,唯一屬於亞熱帶低海拔的河岸杜鵑,常見於河岸二旁的岩石隙縫中。原生地分布於北勢溪溪畔,約乾溝、鸕鶿潭一帶。
  • 用途:觀賞。
保育等級描述: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 EW)。民國73年,翡翠水庫竣工後,淹沒其生育地,此後並無野外採集記錄,僅有少數移植栽培者。77年8月22日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珍貴稀有植物,經過20多年復育,已於民國91年1月14日字文化資產保存法中公告解除。